我院肺内结节多学科综合诊疗中心试运行
日前,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胸外科组织召开了肺内结节多学科综合诊疗进展探讨会暨肺内结节多学科综合诊疗中心试运行,胸外科隋铁泉主任主持会议,副院长杜新平参加了启动仪式,天津市医大总医院张鹏主任到场进行了“肺部结节的诊疗进展”的学术讲座,胸外科杨涛、杨洋两位医生也分别进行了“单孔胸腔镜在胸外科诊疗过程中的作用”和“胸腔镜肺手术的进展”的学术交流,医院的胸外科、肿瘤科、呼吸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据了解,肺内结节为小的局灶性、类圆形、影像学表现为密度增高的阴影,可单发或多发,不伴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孤立肺结节无典型症状,常为单个、边界清楚、密度增高、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且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软组织影。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源于上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即由来自普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科室专家组成工作组,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议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治疗方案。2015年5月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多学科综合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
五中心医院肺结节多学科综合诊疗中心设在胸外科门诊,核心专家有胸外科、肿瘤科、呼吸科、风湿免疫专业、影像科、病理科和中心实验室等科室负责人组成,由胸外科协调员负责患者的预约和会诊专家的召集。该中心试运行后,通过与患者充分沟通,采取“以病人为中心,多对一”的诊疗模式,依托多学科团队,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综合治疗方案,在保障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误诊误治,同时可提高学科的诊治能力和技术水平。
党委办公室
2016-06-08